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燃烧的蜂鸟(出书版)第14节(2 / 2)


  (2)

  “11路”:因为两条腿就像11,走路回家就可以说是坐11路车回家。这是一种戏称。

  (3)

  作者注:生物显微镜是用来看生物细胞的,立体显微镜和比对显微镜是用来看实物的,因此此处才说痕检用不上生物显微镜,使用更多的是立体显微镜和比对显微镜。

  第四章 剥皮

  1

  第二天一早,冯凯和顾红星来办公室上班的时候发现刑侦科全体同志都在办公室里。

  “两个年轻人,两次出马,都大获全胜,我们这些老家伙,给他们鼓鼓掌吧。”穆科长带头鼓起掌来。

  在大家的掌声里,顾红星窘红了脸。

  冯凯情商很高,上次他们从火葬场出来后,顾红星的情绪就一直不在状态。冯凯知道顾红星是为什么会从枪战后的兴高采烈变成在火葬场时的闷闷不乐。只是,这种事情也不好明说。看着顾红星的落寞和惆怅,冯凯于心不忍。所以在这个时候,冯凯和大家说道:“这案子啊,我还真的只是个助手,头号功臣是小顾!他在现场发现的指纹,成了本案破案最为关键的物证。”

  “物证只是物证嘛,破案还得靠侦查。”叫作陈秋灵的老侦查员一边转着手心里的核桃,一边说道。他的声音很尖锐,配上他那瘦削的面庞和一双三角眼,看起来就很有城府,估计犯罪嫌疑人坐在他对面,被他盯一会儿就能感到心里发毛。可这时候,本来是想给顾红星鼓鼓劲,话才说了一半,就被老陈阴阳怪气地给打断了,冯凯怎么都觉得不舒服。但是他仔细想想,自己在现代时,不也经常在办公室里,贬低技术警察的作用吗?眼前的这个老家伙,简直和他以前臭味相投啊。

  “老陈,还真不是。”冯凯说,“这案子要是按照常规套路来摸排的话,最少得要半个月才能破案。可是我们半天就把案子给破了,那正是因为有了小顾发现的指纹啊!啊,当然,老马做出来的血型也很重要。”

  马法医摸着下巴的胡须,笑着摆了摆手。

  冯凯内心苦笑着,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换了个年代,自己就成了刑事技术的代言人。

  “没,没,没有,我,我,我。”顾红星被冯凯这么一抬,顿时慌了。

  “就别你你你的了。”冯凯白了他一眼,生怕他谦虚几句,正中了老陈的下怀。

  “我不这么认为。”陈秋灵冷笑着摇摇头,用他那尖锐的声音说道,“这案子,范围明确,你说的半个月,那是运气极差的情况。如果运气好,最先就找到了那个胡什么的,只要一审查,肯定也就破案了嘛。我看啊,指纹什么的,那么点大的小玩意儿,哪有多大作用,不过是碰巧而已。”

  “真不是碰巧。”冯凯想要解释。

  “怎么不是碰巧?哦,就手指上的这些弯弯扭扭的东西,就能说谁是罪犯,谁不是啊?这个我是不信的。”陈秋灵说,“要坚信,公安机关的铁拳才是硬道理,不要搞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这个,老陈啊,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年轻侦查员小秦说道,“新兴技术是要鼓励的,你不能打击。你说古代的时候,还不相信隔着十万八千里能通上话呢,还不相信一个小方盒盒能放出人影来呢。”

  “是啊,听说这技术在1949年前就有了。”之前被老头儿叫“小肖”的肖骏也附和道。

  “别争了,别争了,不管是碰巧,只要真有用,路遥知马力嘛。”穆科长在中间调停,说道,“以后的路还长,别辜负了我给你们的自行车。这几个老家伙都还没配呢。对了,下午局长会来我们科,听你们汇报一下这个案子的情况。”

  散会后,几名侦查员各自忙活去了。顾红星的忧郁情绪似乎有了明显的缓解。冯凯知道,自己的这个药是下对了。他知道,自信心对于一个人有多么重要,对顾红星这种从小就缺乏自信的年轻人,更加重要。

  虽然不忧郁了,但顾红星几次对着冯凯都是欲言又止的样子,这样的异常表现,也很快就被冯凯捕捉到了。

  “你这人,真够迂的。”冯凯训斥道,“有什么话就说,天天瞻前顾后的干吗?”

  被这么一训斥,顾红星有些扭捏起来,他看着自己的脚尖,说:“你说,局里刚刚花钱给我们配了车,还有可能花钱给我买装备吗?”

  “你要什么装备?”

  “就是现场勘查的装备。”顾红星说,“我之前和你说了吗?我现在用的勘查包里的金粉和银粉,颗粒太粗糙了,和学校的没法比。虽然说新鲜的指纹是可以刷出来的,但是很多特征点都被粗颗粒遮盖了。如果是较为陈旧的指纹,很有可能就刷不出来了。”

  冯凯以前不懂痕检,但和顾红星相处这么久,天天听他唠叨,所以也知道一些,所谓的“金粉”和“银粉”,其实是“铜粉”和“铝粉”,是将铜和铝磨成非常细密的粉末,痕检员用沾着粉的刷子去刷重点部位的时候,如果这个部位有汗液指纹,粉末就会被汗液黏附住,重点部位上就会留下粉末组成的指纹形状了。用胶带把粉末粘下来、贴在指纹卡上,指纹的形状就会被保存在指纹卡上了。所以,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痕检员寻找指纹,其实就是“一把刷子闯天下”。

  冯凯心想,现在这时代,还是外国货更好一些。等到了现代,论制造业,有谁敢和我们中国比?

  “还有,勘查包里,只有一个比我岁数还大的放大镜。”顾红星接着说,“放大效果不好,镜面都花了,而且手持的放大镜很难保证稳定的高度来观察,这两天看指纹,我都快把眼睛看瞎了。在学校的时候,我们用的是马蹄镜,就是在一个马蹄形的小支架上放一个放大镜,只需要把马蹄镜放在指纹卡上面,眼睛凑过去看就行了,这样看得才准。”

  “我就搞不懂你,钻什么牛角尖啊,有多少设备,咱们就干多少活,又不是说少了这些设备,地球都不转了。”冯凯说。

  “不,我觉得,要做一行,就尽可能把它做好。”顾红星说道。

  “那你自己去找局长要啊,下午正好要见局长。”冯凯奚落道。

  “我,我不太好意思说。”顾红星盯着冯凯,眼神里尽是哀求。

  冯凯看了看顾红星,很无奈。冯凯自觉并不是一个会心软的人,但是面对着这个一起战斗的战友和未来世界的老丈人,自己总是狠不下心。只要顾红星一用这种眼神来求他,他就找不出拒绝的理由。有的时候,他觉得自己也太没有原则了。

  “行了,行了,我下午帮你提出来。”冯凯挥挥手说,“但这些东西的具体用途,你得自己介绍,我也不懂。”

  “行。”顾红星咬了咬牙。

  冯凯知道,让顾红星在领导面前、在多人面前讲话,是难为他了,不过,他也总不能一直都这样不会表达啊,所以,让他介绍算是对他的锻炼吧。

  一直到下午下班,顾红星都在念念有词,估计是反复练习如何介绍他需要的设备吧。

  局长尚武是位老革命,1949年后,就一直奋战在公安战线上,到现在都28年了。他身高一米八,不胖不瘦,皮肤黝黑,留着部队里盛行的小平头。虽然头发全白了,但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他总是一脸严肃,似乎不会笑。无论往哪里一坐,尽是威严。

  冯凯坐在尚局长的对面,把过年期间发生的枪击案和强奸案的破案始末做了详细的工作汇报,也没有藏着掖着自己的一些非常规手段。

  “我们的两位新同志,我还是第一次见,就带着战功来见我。”尚局长说,“很不错,新中国的公安事业有你们这些年轻人,我放心。不过,破案的手段,以后还是要更规矩些。现在时代不同了,慢慢地,老百姓们就会有更强的维权意识,对公安工作提出的要求也会更高。”

  冯凯知道,这个尚局长看起来并不赞成他的“守株待兔”之计。虽然表面上是大大的赞扬,但其实是在提点他们要注意方法。看起来不管什么时候,当领导的顾虑都多。能用最简单的方法破案不好吗?冯凯不能理解。

  “哦,对了,局长。”冯凯说,“顾红星在两起案件中都发挥了主导作用,那是因为他带回来了新兴技术。可是,这新兴技术在我们局受到了限制,因为设备不足。”

  “哦?你们这是在问我要东西吗?”尚局长抬眼盯着二人。

  “问您要东西,也是为了工作啊。”冯凯嬉皮笑脸地说,“如果大的设备不能买,那至少得有一个马蹄镜和一套进口的金银粉。”

  “你说的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尚局长果然问道。

  冯凯看了看顾红星,顾红星立即坐直了身体,清了清喉咙,像背书一般,把设备的用途、现有设备的缺陷等一并说了出来。虽然这是提前准备好的,听起来很是生硬,但至少顾红星这次当着局长和刑侦科全体人员的面,说了一大段话,都没有结巴。冯凯觉得,这是顾红星巨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