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1章 洛阳事毕,改道山东(2 / 2)

其实,只要明军能一直维持对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些流寇们,这样高压围剿的模式,不给他们做大的机会。

这样的状况只要持续几年,等到大明扛过这些年的天灾人祸,这些流寇终究会有被剿灭的一天。

但可是,朱勇很清楚,历史上的大明并没有将这种高压围剿模式,持续下去。

因为鞑子随后两年的进攻,崇祯不得不下令调回围剿流寇的明军精锐,抵御鞑子,保卫京城。

明军一撤走,顿时就给了这些流寇疯狂扩张的机会。

他们就像野草一样疯长,等到鞑子退走,明军重新回来围剿时就发现,这些流寇们已经成长起来,再也做不到像以前那样肆意镇压了。

这也是朱勇编练新军的原因之一。

朱勇指望,等鞑子明年再次入关的时候,他能依靠手里的新军,再配合卢象升,祖大寿的兵马,抵抗住鞑子。

而不需要从中原调孙传庭和洪承畴剿匪人马,不给流寇成长起来的机会。

如此同时,七月份在洛阳,朱勇还公开斩首了,包括罗汝才在内的数百名流寇头目。

这些全都是之前洪承畴抓来的,这些流寇头目大部分都是来自张献忠的旧部和罗汝才麾下。

朱勇除了将艾能奇悄悄留下来之外,其余被抓的流寇头目,无一例外,全部斩杀。

那一天,洛阳城外都变成了修罗场,吓得很多流民脸色苍白。

朱勇故意是城外执行斩首,目前也是为了杀给城外那些流民们看的,让他们知道这就是造反的下场。

此时,洛阳城外每天都有施粥,能够保证流民不饿死。

这些流民在看到这些流寇被斩首的惨状,只要不到他们实在活不下去了,朱勇相信,他们就不会走上造反之路的。

与此同时,随着朱勇抄了福王的家产,获得大笔粮食,朱勇便在洛阳用粮食招募流民,兴修水利,开拓道路,就是以工代赈。

并且,朱勇将这种方式告诉了孙承宗,让孙承宗在各地州府推行。

要推行这种以工代赈,在解决流民吃喝问题,同时也将这些免费劳动力利用起来,最主要的便是要有粮食。

之前,洛阳城内数家商会,受到余,宋两家的蛊惑,竟然罢市,让朱勇将他们记在了自己的小黑本上。

福王刚被扳倒,朱勇领军返回洛阳后,便对这些家伙进行了清算。

洛阳的这些商人,特别是粮商们,早就在福王被抓时,就已经吓破了胆,知道大难临头了。

当朱勇派人,将洛阳城内所有粮商,全都请到府衙时,这些粮商们当场就全怂了,连反抗都没反抗。

反抗个毛啊,福王都被你整垮了,我们这些人怎么和你斗,那不是找死吗?

不过,这一次朱勇没杀这些粮商,也没抄他们的家。

朱勇只对他们一个要求,他们今后售卖的所有粮食,必须以朝廷定下的价格售卖。

朱勇要借助这一批洛阳商人,逐渐掌控大明的粮价,让粮价不再由那些商人随意哄抬。

这些洛阳的粮商,在大明全都都能排的上号。

日后,只要其他地方有粮商哄抬粮家,不用朝廷出面对付,只需要让洛阳这些商人,将他们的平价粮食送过去,事情便可以轻松解决。

这些洛阳商人对于朱勇的要求,是不答应也得答应,因为他们没得选择,不然就会被抄家灭族。

而且,朱勇的这个要求,对他们来说,绝对算是开恩了。

这些粮食就算以后平价卖粮,他们其实依旧是赚钱的,只不过相比起他们以前趁着灾年,囤积粮食,哄抬粮价,赚的要少很多而已。

但在少赚银子,和保住一家老小性命面前,他们知道怎么选。

时间转眼到了八月份。

崇祯十年八月份开始,朱勇就在河南境内,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剿匪。

此时,朱勇麾下新军五个营两万余人,在河南西部围剿一股股小流寇,很快便将河南的流寇扫清一空。

这也主要是因为,之前洪承畴的‘铁桶计划’虽然失败,但依旧击溃了张献忠,罗汝才等十几家几十万流寇。

甚至连罗汝才等五六家流寇的首领,都被抓到洛阳斩首了。

而张献忠等流寇头子们,也逃离河南,窜到湖广去了,李自成还藏在陕西的群山中。

使得此时的河南西部,存在的大部分都是小股流寇,特点就是数量极多。

这些小股流寇最多的不过万余人,少的甚至只有区区几百人,怎么可能抵挡的住新军的兵锋。

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朱勇就横扫了河南西部,将这一片已经没有多少百姓,土地荒芜的地盘,重新纳入朝廷掌控。

到了九月,朱勇领军返回京城,洛阳防务交还给洪承畴,由他派出两万兵马驻守洛阳。

“走,咱们先不回京城,去山东逛一圈。”

在返回京城的途中,朱勇突然改变注意了,转道去了山东。

因为,这个时候他借助崇祯分身,在京城听到孙承宗的汇报,税改在山东推行的不太顺利。

山东境内,包括德王朱由枢在内的大大小小利益集团,都选择暗中抱团,抵制朝廷的税改。

山东境内的税改,推行的远没有河北这边顺利。

也主要是因为,河北这边过去屡遭鞑子入关劫掠,很大豪绅大户早就迁移走了。

使得此时河北各地的豪绅大户,远没有山东这边多,抵抗力度当然就要小很多了。

朱勇在知道这个情况之后,发出冷笑,随即才决定领军先不回京城,而且改道去了山东,去济南见见那位德王。

当朱勇领军进入山东境内,济南这边的德王朱由枢,及其济南府众多官员们,很快也就知道消息了。

一时间,济南城内大小官员,豪绅大户们,全都心惊胆战。

“朱屠夫来了,这些麻烦了。”有人说道。

这个时候,朱勇私底下早就有了各种外号,其中‘屠夫’,‘刽子手’等称号,是最常被人使用的。

当然,仇视朱勇的,都是那些大户,毕竟从过去这一年多来看,朱勇就需要对他们这些大户下手。

普通百姓对于朱勇倒是没有多少敌视,甚至有些爱戴,特别是洛阳一带的流民,不少人都给朱勇立下了长生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