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21章优劣互补(1 / 2)





  (感谢书友浮生、13738283207的月票支持!)

  自从国防军和日军开战以来,国防军以‘雷电’为代表的战机就成为日军在东亚最大的空中对手。

  日军那些老式战机‘九九式’等战机都不足以和国防军的‘雷电’相抗衡,这样的话,日军极有可能失去对东亚天空的的掌控权。

  好在迫于国防军空军的压力,日本人也提前研制出‘零式’战机,可以和国防军‘雷电’战机拼的旗鼓相当的新一代战机。

  不过近些年来,国防军军力扩张之快已经让日本人赶到极大的威胁,尤其是陆军和空军规模的不断扩张,此时的国防军陆空两军实力已经足以和日军相抗衡。

  也唯有海军方面,日本还稳稳地压制国防军,毕竟国防军的海军才发展了二十年,相比起日本联合舰队来说,国防军的海军还处于起步阶段。

  这是为什么赵汉青迟迟没有插手东南亚战事的原因,主要是国防军要想和日军在东南亚交战,海军是必须参战的,在美国太平洋舰队没有参战之前,赵汉青是不会让国防军海军和日本海军硬碰硬的。

  这个时候国防军进攻远东和朝鲜的日军就成了赵汉青的首选目标,赵汉青相信此时在陆地上国防军的战斗力不输于日本陆军。

  以此时国防军陆军的战斗力,世界上能够挫其锋芒的也就是日本陆军和德国陆军了,这是国防军的自信,哪怕是一直自诩为‘世界第二强军’的日军也屡次在国防军手中吃瘪。

  至于历史上强悍无比,最后生生拖死世界第一强军德军的苏联红军,这个时空里,因为赵汉青这个小蝴蝶煽动翅膀造成的风暴,苏联红军的实力远不如历史同期。

  这主要是因为之前赵汉青插手使得苏联内乱延长了数年,给苏联国内工、农、商业造成巨大损失。

  同时由于托洛茨基得到华夏的秘密支持,这个时空里斯大林没能如愿以偿的独裁苏联,苏联红党内部的权力争夺也极大的消耗了苏联的力量。

  原本历史上欧美虽然对苏联进行经济封锁,但是苏联人民依然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带领下进行了国内工业******,几个五年计划将苏联的工业水平极大的提高。

  同时苏联还趁着1929年美国经济大危机时期,接收了大量流出美国的工业机器和科技人才,但是这个时空里,这一切都没有了苏联的份,都被华夏捞走了。

  种种原因,造成这个时空里此时的苏联远比历史同期虚弱的多,国力弱,军队就注定不可能强到那里去。

  国防军空军实力的不断扩大,让日本人感到威胁的同时,日本国内也加大了对新战机的研发速度,而‘零一式’就是日本人在继‘零式’之后,研制的第二款性能先进的战斗机。

  日军‘零一式’的依然是有日本国内著名的三菱公司设计,三菱内部成立了专门的战机设计小组,有‘零式’战机的首席工程师担任领导,专门负责未来日本新战机的研发工作。

  日军只所以将新战机研发这么一块大蛋糕分给日本三菱重工这个公司,主要是之前这家公司为日军设计的‘零式’战机性能极佳。

  在空战中,‘零式’的表现更是极为出色,这让日本陆海两军都很满意,很快‘零式’就成为日本陆海航空兵的主战战机,日本政府不断加大对‘零式’战机的制造订单,让三菱公司赚了个盆满钵满。

  ‘零式’的出现重要让日军有可以和国防军‘雷电’战机抗衡的战机了,随后‘零式’凭借其出色的空中机动性能和国防军‘雷电’战机屡屡交锋,互有胜负。

  在那个年代里,战斗机配备装甲防护并不是国际流行的趋势,当时的教条主义观念认为:战斗机唯一的要素就是空战,为了在一对一的缠斗中获得先机,最好的防御就是速度和优越机动性能。

  “加装甲是懦夫的行为,因为他会让战斗机飞行员依赖”这是日本航空兵高层的言论。

  正是这种观点,使得日本研制出的‘零式’战机在拥有着超强的空中机动性时,也丧失了最基本的装甲防护能力,就像日本陆军的‘大薄皮’坦克一样,‘零式’变成了日本空中版的‘大薄皮’。

  而相比起日本的‘零式’,国防军的‘雷电’战机性能则更全面一些,在双方战机不断的交手中,国防军的飞行员们越发的找到专门针对日军‘零式’战机的攻击手段。

  但凡在双方空战当中,只要国防军飞行员能够抓住机会给日军的‘零式’来上两枪,那么这一架日军‘零式’基本上也就报废了,里面的飞行员恐怕也是凶多吉少的。

  而国防军的‘雷电’是一架综和性能非常全面的战机,在拥有不错的机动性的同时,也具有不错的装甲防护,因为在战机保护飞行员的关键部分都安装有钢板。

  正是‘零式’和‘雷电’两种战机的性能,决定了他们随着在屡次交锋当中,互相击中对方的次数差不多,但是最终的坠落率日军的‘零式’远多于国防军的‘雷电’。

  同时每次双方空战飞行员的阵亡率,日军也远远高于国防军飞行员,这主要是因为‘零式’一旦被击中,很难继续飞行逃回自家的航空兵基地。

  一般日军的‘零式’被击中最后都脱不了坠毁的命运,而这些坠毁的日军战机里面飞行员能够跳伞成功的不足40%,其余的都和战机一同陨落。

  而国防军的‘雷电’战机而是完全不同的情况,因为国防军的‘雷电’具备不错的装甲防护,哪怕是被日军连续击中数强,‘雷电’也能撑住,不至于出现坠机。

  然后这些中弹的国防军战机就会在飞行员精妙的操纵下,晃晃悠悠的飞回自家的空军基地,这使得国防军‘雷电’战斗机群每次和日军‘零式’战斗机群发生激战的时候。

  往往最后都是平分秋色,谁也奈何不了谁,最后双方同时撤兵,而到最后日军统计战果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他们这一战损失的战机和飞行员远比国防军多很多。

  因为凡是被国防军击中的日军‘零式’战机最终都难逃坠毁的命运,而里面的飞行员有一半难以活命。

  而国防军这边或许被日军战机击中负伤的战机不少,甚至比日军战机还多,这里只要国防军出现有战机被日军战机击中负伤,他们就会在战友的帮助下撤离战场,撤回到国防军的空军基地。

  不会发生沿途坠毁情况,‘雷电’装甲防护足以支持他们慢慢撤回自己的基地,等到‘雷电’飞行员驾驶战机晃晃歪歪返回后方的战斗机补给基地,他们就算是安全了。

  正是因为‘零式’装甲太过薄弱,日军每次空战都付出巨大的战机和飞行员伤亡,战机损失也就算啦,但是飞行员的巨大伤亡却让日本人都承受不起。

  为此日本人决定再次研制出一款新的战斗机,与‘零式’优势互补,经过日军一年多时间的研发,新一代的战斗机‘零一式’刚刚完成定型,朝鲜战场成了日军试验这新战机的试验场。

  日军的这种新战机第一次露面是在大同战场,不过日军战机不战而退,国防军飞行员没有机会和其交手。

  随后前线国防军将日军这个情报传回华夏,国情局很快就搜集到了日本人研制新战机的有关情报。

  这次日本人新战机的研发竟然还有德国人的身影,日本人和德国最近的联系日益紧密,双方甚至开启了多项秘密合作。

  尤其是国防军在远东和朝鲜对日军发起大规模进攻之后,德国更是加大对亚洲局势的关注,和日本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也多了起来。